蘇州:位于江蘇省南部,東臨上海南接浙江,西抱太湖北依長江。蘇州市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三十一度十九分,東經一百二十度三十七分;
面:特制的帶狀或條狀的面食;
蘇式面:蘇州湯面是蘇州人與蘇州無法割舍的羈絆;湯、澆頭、面成就江南人的精致美食;
縱觀全國大大小小面種,蘇式面沒有要和誰比的意思,蘇式面是蘇州人的魂,融匯了割舍不掉的鄉愁,直到有天湯變了、面變了,才明白它的玄妙。
在說蘇式面之前,首先要理清楚蘇式面的構成:湯、澆頭、面,組成了蘇州湯面的全部。有些外地人來到蘇州,滿懷希望吃上一碗蘇州湯面,卻對它嗤之以鼻:澆頭還不錯,面也太難吃了!
會說出這話的一看就是外地人,可惜他們吃不出蘇式面的精華。在大部分蘇州人的眼里,蘇州湯面這三者之間的之間的排序一定是:湯、澆頭、面
所以會認為一碗面精華在澆頭的,一定是個外行人。如果有人一定要靠辣椒才能吃下一碗蘇式面,又讓這碗面在碗里泡了一二十分鐘都不動筷子,那么澆頭或許是蘇州湯面僅存的精髓,但你吃的可就稱不上蘇式面了……
一碗蘇式面中湯一定是一碗面的靈魂。蘇州湯面的湯頭有兩種:紅湯、白湯;紅湯是加了醬油的,白湯則不加。這一紅一白,怎么選就看個人喜好了。
隨著不同人的口味,紅湯還是白湯,喜濃還是喜寡,喜歡什么口味,全憑嘴巴去感受。所以每個蘇州面癡的心中都有一家心里最愛的店鋪,不一定所有人都愛,但卻是自己的心頭所好。
蘇州的各家面館中最大的差別就在各自不同的湯頭,所以很多店的湯料都是密不外傳的,將其視作珍寶。通常意義上來講蘇州湯面的湯頭是用雞架,鱔骨、大骨、豬肉、整雞……等食材,再加上蔬菜、蔥和多種香料文火慢慢吊出來。
而各家又會根據自己的特色放一些自己的秘方,例如朱鴻興會加一些爆魚汁,陸長興會放一些秘制的蔥油,而各家配比又不盡相同。為了讓湯醇厚,有時候還會加一些豬油,浮在湯頭表面,吃的時候,豬油包裹住面,香氣在嘴里回味無窮。
煮出的高湯一定要清而不油,看上去透亮,看不到雜質,湯色像琥珀一樣,聞起來噴香撲鼻,才是一鍋好湯。很多老的蘇式面館,每天把當天剩下的湯頭,加在下次的湯中一起煮,就是我們俗稱的老湯,這樣一來陳年累月,湯頭就越發濃郁。
胥城大廈的那一碗蘇州最好吃的奧面里,據說師傅調配的湯頭用的就是從1992年沿用至今的老湯,每天熬足9小時,從而供應給客人。
所以放眼全蘇州隨便找一家面館,或許味道你不一定喜歡,但湯頭基本都不會用味精、調料隨便糊弄一通調出來。蘇州人吃的精致也吃的挑剔,湯頭好壞一口就能嘗出來,想要隨便糊弄,就算是自己砸自己生意了……
如果說蘇式面的湯是一碗面的靈魂,那么面就是其中割舍不掉的鄉愁。很多人離開蘇州,最難過的就是吃不到蘇州那種又細又有勁道的面。不是別的地方沒有面,但是在蘇州人的眼里,那種粗的、或是又扁又寬的,怎么能叫做面?
在蘇州如果一碗面的面不好,食客是可能為此和老板吵架的。蘇式面通常都采用本地的細面,都是機器面,和北方的那些手工拉、拽、扯、揉、削……完全不一樣;
面決定了入口時的口感。所以一碗蘇州湯面好不好,最重要的就是面下鍋時,撈面工對面條軟硬程度的掌控。煮的久了可能太爛,煮的短了可能會夾生,下面的湯太濁,面的堿水味會比較大。想要什么程度一定要提前告訴撈面工,不然軟硬程度可就全靠他來決定了。
但是對于一個撈面工,最難的地方在于撈面的技術。很多人第一次吃蘇式面,都被他強迫癥一樣的裝碗方式所折服。師傅在用筷子和爪籬將面在手中巧妙的一翻、一抖,不會灑出面湯,碼到碗里絲絲不亂,宛如藝術品一樣。
早年間蘇州湯面還分二兩和三兩分開賣,早餐二兩,午餐三兩,不同價格,根據需要點餐,也不會浪費。
但蘇州人吃的細致,每天面下多了,煮面的水也就濁了,面條就沒有那么爽滑了,所以大家說:面要頭湯!
頭湯面是每天早上第一道湯的面,也就是第一鍋清水煮出的面。這樣做出來的面,白凈清爽。
其實說到底頭湯面不比別的面貴,就是正常的價格,也不是用了什么昂貴的食物。但外人講蘇州人活得精致大概就在于此。不是一定要什么高檔食材或是無比精美的環境,這種精致是深入骨髓的,無論高低貴賤。
湯和面決定了一碗蘇式面的好壞,那么澆頭就直接決定了蘇州湯面的價格。其實一家店如果湯、面做得好,澆頭通常都不會差。
常規的蘇州湯面澆頭例如炒肉、香菇、燜肉、爆魚、辣醬、素交、蝦仁、鱔絲……有些一年四季都會供應,不管什么時候來吃,味道分毫不差。
燜肉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澆頭,選擇豬五花肉,特別燜煮而成。自己拿筷子把燜肉從不銹鋼盆里夾到面湯上。稀松的肉纖維浸滿了湯頭,肥肉化在湯里,吃起來肉皮Q彈,又不會太有韌性,肥肉肥而不膩,整塊燜肉超級酥爛,用筷子一夾就斷。就算是不愛蘇式面的人,也很難拒絕這一塊堪稱極品的燜肉。
爆魚澆頭用的是甜甜的熏魚。魚通常選用的是新鮮的草魚,鮮殺現炸,炸得不老不嫩,炸好的酥魚浸泡在鹵汁當中,吃起來肉質偏硬,味道透著鮮甜。
蘇式面之爆鱔面、鱔糊面
蘇州湯面用黃鱔做的澆頭,只有爆鱔和鱔糊兩種,而鱔糊會附送姜絲和胡椒粉,爆鱔則不送。有人以為有鱔背做澆頭,其實不然,它是做炒菜用的。
最近上市的三蝦面,價格要到98塊錢一碗;三蝦面用太湖河蝦,把蝦子、蝦腦、蝦黃剝離出來,加入少許料酒迅速炒制,每個步驟都有專人負責。最后將澆頭倒入面里拌,滿口都是蝦籽的香味,簡直要鮮掉眉毛。
禿黃油面每年只在大閘蟹上市的季節賣,每天只賣20碗,價格要128元一碗;選用六只蟹的公蟹純膏、母蟹純黃炒出的澆頭,高純度的蟹粉,沒有一絲蟹肉?,F炒的澆頭趁熱倒入面里,濃濃的蟹香撲鼻而來,每根面條都和蟹黃蟹膏合二為一;
如果把澆頭搖身一變,面的價格就能翻好幾番,貴就貴在澆頭的材料。除此之外蘇州湯面還有塘片面、凍雞面、楓鎮大肉面……也是味道極佳;
蘇州周邊也各有自己的特色面,常熟鼎鼎大名的蕈油面,昆山奧灶面……也是不少蘇州面癡的心頭所好。
在蘇州吃面講究幾句黑話,在選面的時候只挑自己最喜歡的搭配。很多外地人來了完全看不懂,吃不到最得心的美味。
硬面、爛面;有些人喜愛硬面,硬面勁道、爽滑,有些人喜歡軟面,軟面稍爛,這就取決于撈面師的功夫,不懂的人,可能只以為蘇式面只有硬面的勁道。
寬湯、緊湯就是指碗里湯的多少,緊湯就是少加湯,寬湯則是多加湯。像禿黃油面的最佳選擇就是緊湯,最后融合了澆頭美味,把碗里剩下的湯一飲而盡,才叫滿足。
重青、免青,冬天的本地青蒜、夏天的香蔥,重青就是多放大蒜葉,免青就是不放。小小的蒜葉,讓整個面湯的口味立體起來。
吃一碗蘇州面,就像是在做一道數學題。
選擇喜愛澆頭+面+湯,最后的味道確是一道乘法,這個味道不是單單一塊大牌、一根面、一碗湯就能代表的,而是他們融合之后,所形成蘇州湯面獨特的味道;
這些年各地美食跨越了省、市的界限,蘇州開起了蘭州拉面、重慶小面,陜西面皮……但卻絲毫沒能撼動蘇式面在蘇州的地位。
在蘇州想開一家面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。蘇州人的嘴巴都是最懂行的。所以比起其他餐飲,開一家蘇州湯面館:晚上11點到1點要買料,澆頭不能隔夜,一吃就吃的出來,所以每天2-3點要炒新鮮的澆頭,而開門迎客之后一忙就是一上午;
從前的蘇式面館只做早市,現在漸漸開放了午市,還有晚市,甚至近水臺還開了24小時的面館,從遍布蘇州的眾多“××興”面館,就能看得出蘇州湯面館的競爭無比激烈。
但一碗蘇式面,已經融入到蘇州人的血液當中。
有人說蘇州的傳統漸漸消失了,現在的小孩都快不會說蘇州話了,但到蘇州各大學校門口看看,總有一家專屬蘇州湯面館,蘇高中門口的瓊琳閣、十中旁邊的同得興……中午的學生們讓這里門庭若市,只有嘴巴不會忘記,這一口蘇式面的家鄉味。
漸漸的蘇式面老店開出了越來越多分店,蘇州的老食客會告訴你,同得興不要去十全街那家,必須去嘉余坊的才是最好,綠楊不要去觀前那家,臨頓路的最好,東吳面館,朱鴻興,陸長興……吃面一定要總店!
蘇式面遍地開花,可不止興字輩的老字號。走到姑蘇的巷子里,那些最吃不膩的面店也藏在巷子深處,蠻好閣、老石頭、一德、美味齋、老味齋,甚至遠在太湖邊的十八澆…他們哪個是你的心頭所好?
蘇式面的可貴之處,就在于它是一道平價的平民美食,但卻又精致可口。外人都說蘇州人活的精致,蘇式面大概是最好的詮釋,一碗三塊錢的韋復興陽春面,都能讓人穿戴整齊早早去吃,這就是蘇州人的精致。
凌晨初醒趕著去吃一碗頭湯面,只為了不等湯濁,享受到最清爽面的滋味。這種精致或許是蘇州人骨子里對食物的講究,也是對蘇州的歸屬感……
走,明早吃面去!
三蝦面-裕興記
每年的端午節前后江南河湖中的雌蝦進入產卵期,這種帶著蝦籽的蝦被蘇州人稱為三蝦,即蝦籽、蝦腦、蝦仁,是蘇州湯面或者拌面的最佳澆頭。味道很贊,但費人工,所以一般一碗都要70元左右,而且限量供應!
地址:姑蘇區西北街11號
炒肉面-黃天源
大家都知道蘇州黃天源是賣糕團出名的,哪知道黃天源也賣蘇式面,而且黃天源賣的是一碗蘇州極品炒肉面。那里最有名的是炒肉面。把豬肉切成丁,配上香菇丁、木耳丁、扁尖丁和蝦仁一起炒,不放醬油喔!下好一碗寬湯面,舀上一大勺炒肉澆于面上,一吃難忘,二吃上癮,三吃思念!
地址:姑蘇區觀前街86號
楓鎮大肉面-同得興
據說創于楓橋鎮,其獨特之處在于面湯,用豬骨、鱔骨熬成的湯增鮮,再用酒釀吊香,湯清無色,醇香撲鼻。楓鎮大肉面的澆頭燜肉要燉上至少四個小時,這樣做出來的燜肉才好吃。
地址:姑蘇區十全街624號(近鳳凰街)
兩面黃-裕興記
曾是蘇州消失很久的面點,一度被稱為蘇州湯面中的皇帝。兩面黃有硬和軟之分,硬兩面黃是生面油炸,軟兩面黃是下的硬面濾干再炸,做好后將澆頭連鹵澆在面上,味道又香又可口。不過做這道面最起碼要耗費半小時。
地址:姑蘇區西北街11號
蕈油面-一德面館
這家面店在蘇州湯面館中不算非常出名,只做早市和午市。蕈油面是虞山的特色美食。用蕈油作為面澆頭的蕈油面,香氣撲鼻,鮮美異常,非一般蘑菇可比。
地址:姑蘇區學士街458號
陽春面-順仁興
什么澆頭也沒有,僅僅光面但就是好吃。湯水象白色、面如鯽魚背,不少老蘇州稱吃到了小時候陽春面的原汁原味,更滿意的是這碗精工細作的大師陽春面很便宜。
地址: 姑蘇區南環東路898號(南環小學旁)
鹵鴨面-松鶴樓
古人以松鶴寓長壽故取名松鶴樓。網友推薦鹵鴨面,甜甜的很香很鮮,配的面也是標準的蘇式面,很清爽。里面的鴨肉很象叉燒肉,甜甜的,好吃。
地址:姑蘇區太監弄72號(近玄妙觀)
爆魚面-陸長興
陸長興的蘇州湯面名聲在外,不僅是本地人就是許多到蘇游客也對它贊不絕口。爆魚炸的剛剛好,不老不嫩,透著鮮甜;燜肉肥而不膩,入口即化;雪菜又脆又爽口,從里到外的鮮。大排面,爆蟮面,扁尖肉絲面都是不錯的選擇。點上一碟姜絲,簡直絕配。
地址:姑蘇區葑門路安利橋496號
雙鳳羊肉面-俞長盛
雙鳳肥羊大面為太倉餐飲文化中的特色品種之一,以酥、濃、香、肥著稱。很多的年的老招牌了,對做羊肉很有把握的,喜歡吃羊肉的人很值得一去的地方,羊蹄也燒的很美味。
地址:太倉市雙鳳鎮一品羊肉街鳳北路48號
蝦仁面-美味齋
美味齋飯莊始源于上海,以經營上海風味菜肴為主,口味獨特正宗。1956年北京美味齋飯莊在宣武區菜市口正式開始營業,經營生炒鱔糊、五香大排、小白蹄、古老肉、叉燒肉、松樹鱖魚等,經營的菜肴中既有蘇錫幫菜的特點又兼有淮陽風味,尤其善烹魚蝦類菜肴。
地址:姑蘇區西北街111號
燜肉面-朱鴻興
蘇式面條講究湯水,朱鴻興亦然。每日吊湯像菜館里燒高湯一樣,決不含糊。吊湯要用雞肉、豬肉、骨頭、鱔骨做原料,加水煮透,然后吊出清湯。燜肉肥而不膩,好吃得很。
地址:姑蘇區宮巷108號(碧鳳坊口)
奧灶面-偉記奧灶館
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湯鹵鴨面最為著名。紅油爆魚面,面條細白,湯色醬紅;白湯鹵鴨面,白面白湯,原色原味。
地址:姑蘇區白塔東路266號
蟹粉老筍面-和府撈面
蟹粉老筍面湯頭很濃,中藥味挺重,蟹粉里有貨真價實的蟹黃,也有些許的胡蘿卜,老筍不老,很嫩,略有些油。
地址:觀前街碧鳳坊44號
爆鱔面-老陸稿薦
以醬汁肉名揚姑蘇的陸稿薦在蘇州老字號中也可稱老了。正宗的蘇州湯面館,量很足因此看上去湯就稍微少了點,味道很好。雖然就幾個品種,但都是經典的,很多人到這里都是雙澆面。
地址:姑蘇區西中市12號(皋橋橋堍)
五香排骨面-五芳齋
五芳齋的得名不知道和它的五香排骨面有沒有關系,反正當你吃過這碗面后會有一種唇齒流香,三日不絕,醍醐灌頂,恍若來生的感覺?;蛟S有點夸張,不過五芳齋的五香排骨面,散發著陣陣香氣的大排上還點綴了生青碧綠的雞毛菜,即使是大家小姐也會狼吞虎咽吧。
地址:姑蘇區山塘街141號
紅湯面-瓊琳閣面莊
吃面的好去處,推薦大家試試這家的紅湯面,很鮮。
地址:姑蘇區書院巷20號
醬蹄面-楊師傅奧灶面館
吃面的第一口那真是無敵美味,面條很細,而且又不容易爛,湯頭很鮮而又不覺得口渴。醬蹄是分開拿上桌的。
地址:姑蘇區十梓街151號
蔥油拌面-春滿堂
量比較大而且味道很不錯的主食,味道是稍微有點甜甜的,和醬油融合在一起,拌了香油更贊。
地址:工業園區東環路1518號
咸菜肉絲面-老女婿面店
環境蠻好。味道更棒。吃后不口干。
地址:姑蘇區舊學前11號
紅燒肉辣醬面-衛星面館
味道很帶感,老板是健美冠軍!
地址: 姑蘇區大儒巷52號(近平江路)
面筋面-陸振興
陸振興是蘇式面館的后起之秀。這家店的面食很多,并不比其他的老字號差,關鍵是物美價廉!
地址:平江區白塔西路24-26號
素交面-老石頭面館
滿滿當當一大碗,分量十足。紅湯很鮮,略帶甜味,面條細長滑爽,煮得偏軟些,澆頭蠻多的,黃花、菌菇、木耳、面筋、筍什么的,蠻有嚼勁,吃得好飽又很實惠。
地址:滄浪區大石頭巷25號(人民路公安局往里面100米)
雙菇面-靈巖山寺素面部
在靈巖山寺燒完香,再來吃碗雙菇面,再好不過。素油的味道濃到粘稠,面條上堆著滿滿的雙菇和面筋,澆頭入味極佳,面條順滑細膩,吃完面就像是禮佛儀式的正式結束。
地址:吳中區靈巖山景區靈巖山寺內
免澆指陽春面或者光面;雙澆指兩種澆頭; 免青指面里不放蔥; 重青指面里多放蔥; 過橋指面澆頭放在盤子里;底澆指面澆頭置于面底;寬湯多加面湯;緊湯少加面湯;重面多加面;輕面少點面;